擅长写意人物,也喜画山水画鸟,尤其对西部中国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有着深刻的感受与研究。作品以粗犷、大气、雄浑、空灵而著称,个性鲜明,风格独特,是中国画坛极具实力的画家之一。
1977年开始参加全国美展,之后又连续入选第五、六、七、八、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7年至1999年,历经三年创作出大型水墨人物系列《边魂》,为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兵团人塑造了一座历史丰碑。
2001年5月《边魂》在北京展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铁木尔.达瓦买提和杨汝岱为开幕式剪彩。展览受到了首都美术界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1998年荣获新疆兵团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该年度全国“百杰画家”,2005年,入选西北五省国画百家群星谱。
画家董振堂
2007年携夫人到西藏采风在布达拉宫前留影
2001年《边魂》在京展出时,兵团领导、工作人员、画家本人及首部美术界专家合影(一排右二为董振堂)
创作《边魂》时,到团场连队采风与农工合影(左二为董振堂)
董振堂老师给学生授课
董振堂老师给学生授课
董振堂在作画
在京展出时陪同领导观展
丹 青 铸 史
---董振堂作品识读
文/邓维东
董振堂其人其作, 早已为全国美术界所熟识。70 年代 , 他曾以一幅《春风送暖》参加全军美展, 引起圈内人士注意。80 年代创作的《家家喜事多》在全国第五届美展上名噪一时。90 年代的《草原月》再获新疆美展金奖。近年来更是佳作不断 , 鲜明的绘画风格与艺术成就令美术同行刮目。尤其是主题性作品《兵团人》系列 ,实在是一项浩大的艺术工程。董先生以近乎狂热的情感沉伏斗室, 用汗水和笔墨描绘着这史诗般壮丽的画卷, 其最大心愿只有一个, 那就是为普通的新疆兵团战士树碑立传。如果说新疆兵团三百多万拓荒人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缩影 , 那么董先生笔下的《兵团人》就是在为这缩影的灵魂写照。
董振堂来自兵团基层 , 对农场的父老乡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那里 , 他曾与职工们同喊 “革命加拼命” 的口号, 一起住地窝子, 一起啃玉米面饼子。他同由全国各地来疆的年轻人一样 , 为建设新疆、开发西部奉献出热血与青春。许多文学家、诗人为兵团讴歌, 不少音乐歌舞作品也令大众耳熟能详 , 但反映兵团创业历程的美术力作则如凤毛鳞角。身为兵团美协副主席的董振堂为此扼腕 ,深感不安。
兵团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 。如何表现?从什么地方切入 ? 画家紧紧抓住“人”这个生命实体大做文章 。他笔下既有典型个人 、生动事迹 , 又有群体形象、热烈场面 , 并竭力通过人与人的活动实践去揭示生命价值及其精神特质, 这是其一 ,其二“屯垦戍边” 是一场创世纪之战 , 苦累伤残 , 流血牺牲都不可避免,画家深知只有大悲壮 ,才会展示大人生 ;只有大结构, 才能生发大气魄,这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震撼人心的根本所在。《戈壁号子》就颇具代表性,一个平常的劳动场面, 四条壮汉抬着石板行进在工地上。画家在刻画这组人物时 ,让他们步履艰辛, 却脚踏实地, 肩负重压 , 并喊着豪迈的号子。豪迈与承受交织, 艰苦与辉煌并存, 凸现了兵团人独有的品质和人格力量 , 也构成了兵团人 “屯垦戍边” 50 年的创业历史 。“人” 是一种生命状态 , 通过这状态去展示内在实质 ——精神, 才是画家的初衷。《献身边疆》画的是上海支边青年黄淑琴 , 17 岁进疆,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可惜她英年早逝 , 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孙月芳和黄淑琴们 , 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 , 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她们花一样的人生又如花一样无言地凋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 “奉献” 在兵团战士的眼里是神圣的, 甚至已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为此,画家不惜重笔浓抹, 反复阐释 。《农场一家人》可谓使 “奉献”达到了顶峰 ,“为了屯垦戍边献青春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又献子孙 ” ,最高的思想境界和伟大的气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平凡的人物 , 平凡的事件 ,却如此动人心弦, 这说明董先生这部作品一开始就具有很高的起点。然而 , 画家并没有到此为止 ,他还有话要说 ,这就是付出必有收获 ,奉献定会辉煌 。《准噶尔之子》让我们看到了兵团事业的蒸蒸日上, 兵团精神将世世代代发扬光大;《瀚海潮》 则车轮滚 滚,马蹄声脆, 广大的军垦职工正 在向着希望、 向着理想大踏步前 进;《老兵歌》是这部系列作品中最大的作品, 更使观赏者感情激越。画中的老人一个个宛如天山上的塔松, 肃然凝立 。那份庄重 , 那份豪情, 使人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当年拓荒的英姿。他们挺胸昂首 ,放声高歌,这支歌已经伴随他们近半个世纪。
中国水墨画属意象艺术, 它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又重在意象本质阐述。中国的诗词歌赋包括戏剧等艺术都是“尚意”的 。董振堂的水墨人物同样继承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 ,重在抒“情”写“意” , 努力挖掘人的内心世界, 以达到 “以形见神” 。董先生十分重视形象与动态的设计 , 特别强调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砍土镘》 《铁肩膀》《山东大葱》和《闲不住的大叔》 等许多画面中的人物 , 或淳厚 , 或坚强, 或幽默 , 或活跃开朗 ……在这些不同的个性中 , 又明显地表现出兵团人的共性,由于特殊的环境和身份的影响 , 所有的兵团人的形象都极富沧桑感 , 他们犹如戈壁上的磐石, 大漠中的胡杨 ,不管坐卧蹲立,都巍然如 雕像, 但又朴朴实实叫人感到亲切。足以看出画家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 , 时时都在倾诉着自己对兵团人炽热真诚的爱。
董振堂另一个艺术特色是极富艺术张力。纵观他所有的画面, 笔墨简练 , 气势雄浑 , 痛快淋漓。在充分发挥自己艺术个性的基础上, 努力拓展绘画语言 ,注重笔墨的情感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笔墨自身的审美功能。董先生常说 “骨法用笔” , 说线的 力度固然不可忽视 ,而线的顿挫 、 流动、 粗细 、 疏密所形成的动与静 、刚与柔、缓与疾的抽象美, 才是最高境界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董先生在处理每一幅画面时 , 你可以感觉到他是以最能表现人物精神世界的颜面和手部为重点 , 其它如服饰道具则不拘泥于 具体结构形象, 他把整个表达过程变成了一个 “写意” 的渲泄过程 。在《军垦魂》这幅作品中, 三位拓荒者的形体肌肉如铁打铜铸 ,作者用笔刚劲有力 ,用墨凝重浑厚。同时由于线的交叉组合和墨的干湿变化, 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冲击力, 令人为之震撼。而在《老兵歌》中, 董先生一反 《军垦魂》的笔墨套路,在刻画几位老人时,采用白描勾勒, 将缜密与简约对比 , 让水墨语言与视觉心理协调, 使作品的意境变得宽广和更有深度。这幅作品与中国古典的 《历代帝王图》 有异曲同工之美, 所不同的一个是描绘帝王君主 , 一个是表现普通百姓。
中国水墨人物画有着极高的成就 , 从古到今涌现出了不少画家 。改革开放以来, 大批卓有建树的中青年画家 , 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同时, 汲取其它艺 术流派之长 , 更使当代人物画有 了新突破, 我想在这支队列里, 董振堂先生是无愧的一员。董振堂先生固守着自己深深热恋的这块土地, 关注着社会和人生, 关注着改革开放后的兵团, 并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 , 其本身也最切实地体现着兵团精神 。
作品回顾
《军垦魂》 280×150cm 中国画
《瀚海潮》 210×210cm 中国画
《花开戈壁》 96×96cm 中国画
《汗撒盐碱地》 136×136cm 中国画
《老兵歌》 230×180cm 中国画
《戈壁号子》 146×140cm 中国画
《荒原春早》 156×156cm 中国画
《坎土曼》 96×96cm 中国画
《人残志坚》 96×96cm 中国画
《南泥湾老兵》 96×96cm 中国画
《永不停转的板车》 96×96cm 中国画
《铁臂膀》 96×96cm 中国画
《拓荒牛》 96×96cm 中国画
《老团长》 96×96cm 中国画
《与大山为伴的人》 96×96cm 中国画
《无怨无悔》 96×96cm 中国画
《老保管》 96×96cm 中国画
《活鲁班》 96×96cm 中国画
《魂归塔里木》 156×153cm 中国画
《山东大葱》 96×96cm 中国画
《风雨同舟》 135×135cm 中国画
《大漠胡杨》 96×96cm 中国画
《心系连队》 96×96cm 中国画
《闲不住大叔》 96×96cm 中国画
《三秋记忆》 96×96cm 中国画
《难忘月色》 130×150cm 中国画
《准格尔之子》 136×136cm 中国画
《牧马天山》 96×96cm 中国画
《家》 96×96cm 中国画
《脊梁》 160×140cm 中国画
《科技带头人》 96×96cm 中国画
《大漠沧桑》 136×125cm 中国画
《玉素普大爷》 136×125cm 中国画
《亲切关怀》 270×180cm 中国画
《再创辉煌》 380×180cm 中国画
《青春赞歌》 96×96cm 中国画
《披星戴月》 96×96cm 中国画
《农场一家人》 170×147cm 中国画
供稿:新疆美术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