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与逆行者的隔空对话》 杨春
《武汉返乡杂记:我是河北娃,也是武汉伢》
白天伟
诗歌丨《在场》 吉尔
《没有硝烟的战役》 展啸
《信念如山》 熊红久
《永恒的瞬间》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
《这个冬天,爱的玫瑰暖暖地绽放》 李晓
《致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 伊明·艾合买提
与逆行者的隔空对话
文/杨春
1月21日,我发了个朋友圈:“父亲84岁了,已经不大爱说话了,不知道还能在一起过几个年。提前买了回重庆的机票,却有那么多声音说“不”。这机票退还是不退?纠结中。”
留言五花八门。有煽情派:“不退,亲情等不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实用篇:“回吧,老爷子在等你!”“不退!家人团圆才是年!”只有两条劝诫篇:“做好防护!”“口罩带好,直接回家,别乱串门。”
三十多条留言一边倒,全部指向——回家。
也许,因为武汉有些遥远,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新疆大数人只是听说而已,以为“没那么严重”。
22日,形势急转直下,武汉疫情可能波及全国的信息铺天盖地。我听从了逆行者钟南山院士的建议,毅然退票。
23日,武汉封城的消息如同一场暴风骤雨,席卷中华大地。我家先生退了火车票,准备开车去乌鲁木齐看婆婆。他带着口罩独自出发了。
大年三十,我在单位值班。下班后煮了一盘朋友送来的饺子,就是年夜饭。第一次独自过除夕,疫情如一堆石头压在心头,想着想着,就有几滴眼泪落在饺子上。
默默看春晚,心不在焉,直到白岩松进场。白岩松、康辉、水均益等主持人带来的抗肺炎诗朗诵《爱是桥梁》,令我热泪盈眶。手机新闻端和微信群里各种医疗物资告急的消息,又像几千只蚂蚁钻进身体,肆无忌惮地爬、咬。
初二之后,便宅在家里。时间突然放慢了脚步,随手一捞便有一大把。正在写的扶贫长篇报告文学就要结尾完成,我却不能静心。我关注疫情,为这样一句话陷入沉思:“还没等我们把病毒检测明白,病毒就先我们一步检测出了体制的优劣、干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专家的素养、医者的操守,以及民众的认知。”
疫情信息在屋内铺设了一片尖刀丛林,而屋外可能有病毒潜伏。我不敢去屋外,也不能去屋外,因为,我,我们,不能给国家添乱。
我在屋内徘徊,寻找自己能做的事情,由此开始了一场又一场隔空对话,与家人、与朋友、与为战胜疫情努力工作的人们。对话中,有愤怒和无奈的表达,有爱与温暖的传递,更有战胜疫情的努力与决心。
1
“你愿意妈妈去武汉吗?”
“不愿意,我很怕。”
“怕什么?”
“怕妈妈生病,那里很危险……”
我与女孩瑞瑞的隔空对话发生在1月25日,大年初一。
瑞瑞在重庆,10岁,与我家是拐弯亲戚。她的妈妈晓桃,除夕之夜已登上驶援武汉的飞机。
大年初一,我被母亲的电话惊醒。母亲在哭。我以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惊得七魂六魄满屋飞散。
母亲说:“晓桃昨晚去武汉了,她妈吓坏了……””
“晓桃去武汉了?武汉不是封城了?”我惊骇。
父亲抢过电话说:“晓桃不是新桥医院呼吸内科的护士吗?昨晚正准备年夜饭,接到电话就走了。她妈以为是去单位加班,早上才知道到去武汉了……”
父亲的叹息一声接一声,母亲的哭声嘤嘤嗡嗡,我立即查手机。
“致敬战斗中的逆行者!愿平安归来……”除夕夜,陆军军医大学抽组150人医疗队连夜奔赴武汉支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医疗队逆行而上,奔向疫情最前线、直抵最核心战场--武汉。他们中有曾参与小汤山抗非典的队员,有主动放弃休假的的医学博士,有临床经验丰富护理工作者,有接到消息立即返程的人,有时刻坚守岗位等待召唤的人。晓桃是其中一员,是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
连夜驰援武汉的相片里,有昏黄的灯光、展开的机翼、敞开的机舱、成堆的物资,有身背行囊、步履矫健、整齐行进的队伍,有逆行者与家人的拥抱、挥手与泪眼,有“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战胜疫情的决心与行动……
我心情紧张,双手颤抖,猛刷手机,寻找图片里的晓桃。镜头下的晓桃,即使是背影,我也能认出来。她是逆行驶援的英雄,也是我家的女儿呀。
我在中国新闻网的一个视屏里截取了晓桃的一张正面相片,她穿着军服,没有带口罩,行走在队伍中间。没有笑容,神色庄重。
同一个视频里,逆行者的领队——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正接受采访,他说:“我们训练有素,平时保持训练,战时拉得出去,打得赢,即便是在除夕夜,我们也能够在几个小时内组建成功。我们不会辜负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使命,一定能够战胜病魔,给老百姓平安。”
我把晓桃出征的相片发到我的家庭群,却不敢转发给晓桃的父母,全家都为晓桃的逆行叫好,赞扬晓桃很不起。大家也都知道,晓桃的父母该多担心。
打通瑞瑞的视频,她正在哭。她不敢在外公、外婆面前哭,也不敢大声哭……
我只能隔着屏幕说些苍白的话。“瑞瑞是勇敢的孩子,要相信妈妈的专业素质,妈妈能保护好自己……”
“爸爸也这样说,我们要相信妈妈能保护好自己。”
除夕夜,出征夜!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驰援武汉。
夕夜最美逆行,海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赶赴武汉。
新疆、山东、上海、内蒙古援助医疗队驰援武汉。
……
驶援武汉的英雄们,家人隔空向你们喊话:
“你们整整齐齐去,也要整整齐齐回来!”
2
“为什么要回湖北,回黄石?”
“我觉得我的位置在黄石,另外我得把口罩、药送回去。”
“那你打算怎么走?武汉那边应该是过不去了?”
“可以绕道长沙,那条路我走过……”
与我隔空对话的,是湖北黄石市的一名普通税务干部,阳光快乐的90后吴彬。2018年,我们在国家税务总局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又同是重庆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年前,吴彬给我留言:“我19号回重庆过年,姐姐快来,吃火锅嗨起来!”
我被疫情阻隔在了新疆,“逃出”湖北的吴彬却选择了逆行,回到工作生活的湖北黄石市。
吴彬的逆行单人单车,车上满载口罩和药品。
我与吴彬保持着隔空对话,记录下他逆行的行程轨迹与心理历程。
1月21日,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压在武汉人心中一个月之久犹如梦魇的不明肺炎被证实可“人传人”。梦魇化身恶魔,张开巨口向人类发起猛攻。吴彬的微信也被刷爆,武汉和黄石的朋友托他在重庆买口罩。
22日,西南地区最大的步行街——重庆观音桥步行街,所有的药店都排起曲曲折折的长龙,门口抗病毒颗粒和一次性口罩的箱子杂乱地堆叠。吴彬慌了神,意识到可能重庆也买不到口罩了。他大街小巷逐家药店寻找口罩,直到黄昏才买到10副。站在潮湿的夜幕下,吴彬心情无比沉重。这场疫情,远比他想象的来势凶猛。
23日,武汉宣布“封城”。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重庆街头有咒骂武汉甚至湖北的声音,脾气一向火爆的吴彬却选择了沉默,像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犬搜寻口罩和药品。
24日,辖区公安局打来电话,询问吴彬的身体状况。来电态度很好,但他意识到,湖北人已不受欢迎。
小雨淅沥,吴彬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继续搜寻口罩和药品。
夜,清冷而漫长。如何把口罩、药品送回黄石,送到需要的人手中?道路不通,快递无指望,自己开车返回黄石吗?吴彬坐起来规划道路。湖北全境已交通管制。绕道湖南,经张家界、常德、岳阳,通过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进入黄石,是不错的选择,全程1400公里。
25日,吴彬对母亲说要返回黄石,母亲意外地没有阻止,只是没完没了地唠叨:“一定要注意安全哪,注意安全!”吴彬盘算着前两天收购的货品:2000只医用一次性口罩,整箱的板蓝根、抗病毒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片、黄连上清片、阿奇霉素、消毒湿巾……
小区门口的加油站,吴彬被拦住了。工作人员带着口罩,语气平缓而有礼,按照疫情防控规定,需登记全部来自湖北的车辆及车主米乐平台的联系方式。他爽快答应,心想:“这才叫重视。”
途中,吴彬接到来自重庆的电话。是联系过他的警官打来的。警官说:“您好,吴彬,我们发现您今天早上10点钟左右加油了,准备去哪里?这两天身体怎么样,要多注意身体啊……”警官的一席话,像哥们儿的问候与提醒,让吴彬感觉温暖,也令他原本焦躁的心绪平静下来。
中国的南北大动脉京港澳高速,承载南来北往的货物与客流,一向热热闹闹,这天却清冷惨淡,难得遇到一辆行车。
进入湖北地段,路口加油,工作人员问他从哪里来,吴彬说:“才从重庆回来。”那人便笑了:“别人都是千方百计往外面跑,你还自己跑回来?”笑过之后又说:“你也是个逆行者!”吴彬也笑了,笑得泪流满面。。
口罩、药品捐给了需要的人,其中800副送到黄石市大冶市金山店镇红卫村。吴彬和朋友关注这个才脱贫摘帽的村子里的留守儿童已经有些年头了。因为一罩难求,全村700位居民仅得到了500副一次性口罩,他送来的800副口罩无疑是雪中送炭。
回到黄石后,吴彬加入志愿者队伍,戴着口罩走进社区,犹如水滴融入了江河。而基层干部汇聚而成的江河,必然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
3
“你们在社区做什么?快递员?”
“我们现在的身份可多了。快递员,为居家隔离居民送药送菜,各种日常用品都送;保洁员,配合垃圾清运;赤脚医生,摸排居民体温……”
我与高澍的隔空对话持续了一段时间。话题只有一个:疫情防控当前,基层工作者如何集体写出一个个硕大的“爱”字。
大年初四的清晨,阳光如瀑,从玻璃窗倾泻而下。我望向窗外,戴口罩的清洁工推着手推车走向大门,满车的垃圾很重,她不得不弯下腰方能行进。这场疫情不知要产生多少垃圾,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清洁工,打扫脚下的土地,弯下腰奋力前行,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我在单位工作群里看到这样一张相片:高澍独坐墙角,疲惫不堪,淡淡的笑容,端着一碗方便面大口地吃着。配文是:“终于吃到晚饭了。”发图时间为凌晨2:40。
我的眼睛湿润了,有些不解:“他怎么没在家隔离?怎么半夜累成这样?”打电话过去,无人接,微信留言,亦不回。
午后的阳光金黄闪亮。昏昏欲睡中,接到高澍回复的微信:“独山子区税务局全体干部职工,从大年三十到现在,全员无休,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同时做好工作队及社区后勤保障工作。”
疫情如同猛兽,张开贪婪的巨口想吞噬这个世界,我亲爱的同事们——基层工作者们,站在热爱的土地上,守护着家园的安宁与安全。他们协助小区门卫值勤,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给通行车辆消毒;提醒辖区居民戴口罩、少出门、不聚会,宣传家庭防控疫情知识;给居家隔离的居民买菜送药,每日督促居民测量体温至少两次,一旦出现发热等情况,立即联系医院接收治疗……
一个个大写的的身影出现在城乡的每个角落,一个口罩就是全部防疫装备,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他们却要敞开大门严阵以待,确认居民的个人信息。他们不是医生、护士,却活跃在最前线。他们要敲开一扇扇门,排除每一个隐患,他们是基层工作者,是社区工作者,是乡镇干部。他们默默无闻,却是这场抗疫战争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是疫情的逆行者!
我坐在阳光下,与疫情的逆行者们进行了一场又一场隔空对话。
她声音有些沙哑:“这几天一直在打电话,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记录每户人家的体温,嗓子哑了说不出话来,就吃片金嗓子喉宝接着打电话。”
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暖意:“每天都要跑好几家送菜送日用品。我父母在内地,我不能照顾他们。我们是在传递爱心,将来,我们的亲人有困难了,就有我这样的人站出来帮助他们。”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父母知道我在社区上班,总是打电话让我戴好口罩,我知道他们心疼儿子,拍相片给他们,说我戴好口罩了。父母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我是共产党员,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得在第一线。”
……
我给更多的基层工作者打电话,记录他们疫情中的脚步、戴口罩的心情,记录他们叩响的每一道门、填写的每一份表格,和连轴转十几个小时后吃的一碗方便面……
这些都是基层工作者们在疫情大考中给出的答案。而我笔下的《疫情无情人有情》的宣传稿件,则是我这个基层宣传工作者交出的答卷之一。我的另一份答卷是:“老老实实宅在家里,不给国家添乱!”
-----
-----
武汉返乡杂记:我是河北娃,也是武汉伢
文/白天伟
最初记录这些,只是在隔离观察期找个度过时间的方法。今天听到一首网络歌曲《武汉伢》,音乐响起,听得想哭。这让我决定把这些天记录的一些东西整理出来。
在我的原计划中,这个年应该过得不太一样。
妻子将毕业答辩,我的毕业论文将开题,家里一些重要的事也要做些准备。想着回家后再大干一场,回家前一天在图书馆借了20多本书,想改改两篇小论文,把毕业论文开好题,再好好把英语基础捡一捡。结果这个年确实太不一样,可与我设想的不一样还有太大的不一样。疫情、乡村状况、家庭发展都在牵动着我的心,没更多心情整理论文,直到近几天,从最初无知的恐慌中摆脱,才找回一些心情与节奏。
一
我在武汉八年了,有过武汉的户口,办过武汉的身份证,见证过它的巨变。不过,在给一些杂志个人介绍的时候都会在第一行注明,“河北人,暂居武汉”。走在武汉的街头,我听到河北的口音很快就能辨认出他是冀中的、冀东的、冀北还是冀南的,这个是任丘的,那个是清苑的,这个是徐水的,那个是高阳的,有时候还与妻子开玩笑打赌,去问人家以确证我们的判断。对地域如此敏感是因为内心深处的身份认同焦虑——我最初发觉与书写它是在四年前自己写过的一首诗中:
自古故乡一直在消失,故到何处是吾乡
祖籍原本是一片空白,被无数次涂抹
如今填写上赋予我记忆的姓氏、雪原与杨柳
我体内的湖泊在沉积,也在流动
我若定居南方,赋予儿女记忆的将是江水与香樟
他们和他们的儿女在祖籍一栏写下的
是天子渡口,是黄河之北
是太行以西,还是长江以南
——《我体内的湖泊在沉积,也在流动》
八年来,我见证了武汉从“全国最大的县城”升级为“新一线城市”,街道口、长江大桥、轮渡码头、东湖等等,太多的地方留下了我的足迹。同学、朋友们大多都在武汉定居,我们都喜欢上了热干面,听惯了武汉人的口头禅“老子信了你个邪”“个鬼”。家人、乡亲因为我在武汉而对这个陌生的城市也多了一丝亲切感。可这些都没能够改变我是一个河北人的自我认知。直到此次疫情爆发,自己被贴上“武汉”的标签,我身在河北家乡确与武汉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听着《武汉伢》的歌曲,歌词里都是熟悉的风景,武汉的风景不只是那些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的儿时岁月,那里也有我们这些外省人的青春。武汉早已成了全国人民的武汉。我是河北娃,也是武汉伢,河北人的铁憨憨,武汉人的火辣辣,都已为我塑形。
二
今年,与过去的每一个年一样:过年——回家。
回家,法无禁止,习以为常。
每次回家,父亲都要先说最近哪个街坊去世了,哪个乡亲生病了,哪个大娘不行了,要我抽空去一一看望一下。仿佛在我回家之前他已经打好了草稿一般,似乎这已经由一种惯习成为了一种本能:要去见那些或将不久于世的乡亲一眼,要去问候那些失去了亲人的长辈。这与他的哲学是一致的,他哲学的中心是“本”。“本”字以下,是“情”字当头,人情味的情,而利益考量的“经济理性”似乎很难与他的哲学扯上关系。离开“本”与“情”,就会无法理解他的行动,这套哲学与市场经济下的竞争秩序与时间秩序有些格格不入。所以,远离乡土时间长了以后,人们对这套哲学可能感到不那么熟悉。不知他每次这样的叮嘱是否包含着他对我的担忧,具体说是他对市场秩序下的人格发展的担忧。我只看望了几个亲人,还没来得及去贯彻父亲的“指示”,疫情的舆论就让我不敢乱动了。
这套以情本为核心的哲学背后是一个传统的熟人乡村,乡村社会里有一套的关于“本”的话语与行动体系,例如:忘本、人情味、父老乡亲、守本、人情、面子等词语,婚丧嫁娶一家有事,各家帮忙,很多人哪怕无事可做耗在“事儿上”(冀中农村婚丧嫁娶称之为“办事儿”),也不愿中途离开以至被人背后说道。传统的乡村场域里,个体的一切行动都在强化着这套情本哲学。这种转变发生在市场机制逐步渗透到乡村后,讲感情却忽视利益的“情本”哲学空间越来越小。像父亲这种守情本而忘利的人显得“稀为贵”,却不合时宜。真情固然金贵,但情大于一切则会引发“问题”。在农村失掉了“本业”的情况下,还在固守情本的行动逻辑,必将产生更多的不适反应与家庭决策争议。在两套哲学的拉扯中,能否保证“业本”立命之基的地位,是情能够得到深度认可与继承的基础。此点,我无心在此处展开。
三
在疫情彻底引爆舆论前,我没能停下脚步。我对疫情的最初了解仅限于12月31号的官方通告和网传的小道消息,当时还很警惕,几乎没离开过学校宿舍、食堂、图书馆。后来看到的疫情信息不多,但有两条印象深刻:(a)“新冠状病毒比sars弱”;(b)“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我想发布这言论的人是有科学精神的,但问题可能出在信息的接收者。他们可能并没有发布者那么严谨,会下意识把上面两则信息理解为“新冠状病毒很弱”“新病毒不会人传人”,加上之后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更多新增病例了,很多人下意识地以为“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如果没有a、b两个论断,我的心态可能还会像最初得到小道消息时候那般谨慎。
这次过年,我在家与湖北之间来回了两趟,参加了两场婚礼。1月12号先将妻子送回老家,姨妈在我家等着迎接我们的到来,吃过晚饭,用了四个小时把传了300多年的老家谱拍照存储了起来。1月13日在老家参加了中学好友的婚礼。1月14日回到湖北主持大学室友的婚礼。1月16日从湖北返回,1月17日到家。这几个来回,无论坐地铁、打车还是乘坐火车、高铁,很少见到戴口罩的人。
奔波数日,18号、19号好好睡了两天,20日上午下午跑两趟到镇上办了个证件,这一天开始收到医生朋友的提醒,说“武汉肺炎盛行,多多注意”。我此时还以为已经回家了就没事了,从没有想到还有潜伏期之类,要知道潜伏期肯定不会乱跑。一些武汉的朋友在群里开始发一些武汉医院的内部消息,但此时大家心态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一些朋友还发来一些略带戏谑的表情包,配文是“国外以为疫区在中国,中国人以为疫区在湖北,湖北人以为疫区在武汉,武汉人以为疫区在汉口,汉口人以为疫区在华南海鲜市场”,“全世界都知道武汉被隔离了,现在只有武汉不知道武汉被隔离了”等等。
21号去外村澡堂洗澡,准备过年。22号,从城里来的亲戚半开玩笑说看到我后她很紧张,她把疫情形容的很严重,她的反应让我意识到问题严重了,我肯定错过了太多的重要信息。我开始搜集疫情信息,发现问题已经比我想象的更严重了,也是在此时,我知道了人传人、潜伏期一说。有亲戚发信息说“要有病毒,你就成了村里的千古罪人啦,死人无数”,我听后心里确实不好受,因为我可能也是潜在的受害者,且不论是否主观故意,在客观危害都没有产生的情况下,就要提前接受审判了。我也理解亲人并无恶意,一方面出于共同的恐惧,一方面人们希望引起我的重视。此刻,我开始后悔了,后悔回家给家人健康带来可能的威胁。
23号,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闭门不出,加紧补课。疾病特点、预防方法、诊断与治疗、各地疫情与典型病例,从早看到晚。妻子说我整天都神色凝重。确实紧张,倒不完全是因为对疾病的恐惧,还因为无知。这个敌人太陌生了,我不知道新病毒还有多少尚未爆发出的威力,疫情会持续多久,对家庭与社会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不知道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希望尽快知道我们这个拥有两个武汉返乡成员的家庭现在能做些什么。这一天,武汉“封城”。24号,大年三十,是本地习俗去上坟的日子。我没有去,跟妻子打趣说:“我要先对活人负责。”在这天,看到电视上的庚子两字,我才意识到:又是庚子。或许是出于历史的巧合,庚子留给我们这个民族太多沉痛的记忆,1960年自然灾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庚子赔款,1840年,鸦片战争,2020年初新冠状病毒席卷全国。
25号,大年初一,堂哥堂嫂们来给爸妈拜年来了,他们的反应让我知道他们对疫情还毫无了解,我让他们不要停留,尽快离开。这一天,村医与村支书来到家里,收集了基本信息,我与妻子开始每天上报身体状况。新年,却无力对别人说出“快乐”二字。26号,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姨家做了一桌好菜,还在叫全家人聚聚。我们全家都没有去。在这样一个有3000人的北方村庄里,有近20个从武汉回来的人。当天下午,我们村成了当地最早一批封村的村庄,晚上村委会开始广播疫情情况,至此,多数村民才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27号,我听说村里有孩子把去打麻将的妈妈举报了。
最近跟一个从武汉返回天津的同学交流,他说:“最近睡眠很差,很怕传染给家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最近几天,每天都有朋友在朋友圈报平安,说自己已经过了14天观察期。我为安全脱离观察期的同学们、朋友们高兴,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这漫长的14天。大家的心情随着各种各样的资讯此起彼伏。家人们不愿谈论悲伤的事情,不愿渲染紧张的氛围,也开不起玩笑来,每天早上都要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回一声“感觉挺好”他们才放心。偶尔有街坊来串门,家人们有隐忧,却不好意思说出口,我直言“我还没有过观察期,对你负责,也对你的家人负责,老哥过段时间再来,请早点回家”,这才成功劝返来串门的人
疫情是一次对全社会的考验,也是一次对全社会的教育。碍于人情,一些人不好意思拒绝访问与邀请;出于恐惧,一些人对武汉返乡人员恶语相向;一些出格的做法与盲目的乐观直到今天仍然存在。当下应对疫情,需要最为广泛的社会动员。但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尤其是乡村地区做的还很不够,村里广播说上级三番五次强调,手机电视上一天无数次播报,但还是有不少人满不在乎地聚会、访亲访友,在“疫情形势仍然复杂”的情况下,仍然有很多潜在的风险未被排除。
我想起去年在河北b村做过的一个调研:
b村曾经是个污水村,人居环境非常差,厕所污水满街流,街道垃圾靠风刮。新任村支书上任后,把村里党员和村民分成若干小组,党员包户,挨家挨户做卫生动员、做卫生督导,很快形成了爱护环境讲卫生的局面,并凝聚起一支村庄公共环境建设的志愿者队伍,村里自发治理了污水坑,建起了村垃圾处理站、公共厕所和小花园。
与b村这种有效凝聚全体村民共识与力量的动员相比,当前乡村的疫情防护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重大疫情面前的生命保卫战谁也不能漏下。资讯虽然无城乡界限,但乡村社会很多人不擅于获取信息,手机更多用于通讯与娱乐,最好能有一些具体的防护指南送上门,乡村一些老人家,习惯不好改,不听儿女话,却很听干部的话,党员干部的劝导也会更有效果。
疫情仍然严峻。我能做的就是记录所见,还有更多的东西等待着反思。危机应对体系的漏洞、社会组织与个人的公共性问题、疫情中社会动员与精神激励的得失等等,无限的未来还蕴含着无限的未知。
这些天,我与妻子没有经历无厘头的谩骂,没有遭遇信息泄露,也没有听到关于米乐平台的谣言,还有人问家里菜够不够,口罩够不够,要不要送点来,问候、关心与包容,真的谢谢河北乡亲的温柔以待。
30号,是离开武汉第14天,有个伯伯在街上喊我,说祝贺我过了观察期,我说还有1天,不能松懈。村子仍然封着,重度雾霾笼罩下的华北平原,终于出了太阳,妻子呼我一起到院子里晒太阳。下午,看到堂哥发来他去慰问村口的执勤工作队的照片。晚上,与同一天度过观察期的同学聊天,他称自己获得了“一次新生”。
就在即将写完此篇时,老师发来消息说他要回武汉了,“夫人是公务员,要上班抗战了”,对于逆行者与在武汉的师友们,我唯有祝福与感恩。
今天同学说:“山西刀削面为热干面加油!”妻子说:“每一个外焦里嫩的河北火烧都在盼着香腾腾的热干面赶快好起来。”
这两三天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空放晴了,希望这阳光早点驱散天下的阴翳!
-----
-----
在场
吉尔
一
每天都在新增病例
每天都有人死去
每次都想哭,每次都要忍住
这一天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看到全国疫情更新的数据
第二次是听到同仁被抓伤
第三次是看到那个和女儿一样大的就诊小女孩
二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坚定、笃信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揪心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责
三
(凌晨四点下班途中)
穹隆黛蓝,星空寂静
忽然就蹲在地上哭了
“什么是岁月静好?”
“什么是人世无常?”
请允许我是个诗人,就一小会
四
茫然、恐慌、无助、焦灼
经历他者的痛,就是经历自身的痛
最想听到的是特效药面世
最想看到的是病例数和死亡人数
明天比今天少
五
11天,与女儿视频了一次
实在没忍住,穿着防护衣泪奔的样子
一定很狼狈
六
看到丈夫发来的小视频
三个人笑得很灿烂
说:“我们都很好,你要好好工作”
三岁半的小女儿说:“我很听话”
我知道,他们拍了很多遍
七
累了,告诉自己是医务人员
想哭的时候,告诉自己是医务人员
委屈的时候,告诉自己是医务人员
(吉尔,本名黄凤莲,医务工作者,中国作协会员)
没有硝烟的战役
展啸
一、多难兴邦
在坎坷中前进的中华民族
在己亥与庚子交替之关口
被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瘟神所劫持
打乱了万家团圆,举国同庆
病毒如纷扬的雨雪 四处肆虐
武汉高烧 干咳
波及全国 人心惶惶
疫情爆发 封路 封城
隔离 抢救 消毒
武汉告急 口罩防护服告急 医院告急
中国版图上的红色疫情每天都在增加
这红色本应是春节的喜庆之色,团圆之色
却被病毒恐嚇得
家家关门闭户
九省通衢一片萧条
举国上下顿失欢笑
无辜的人民被病毒折磨甚至被杀戳
疫情刻不容缓
来不及新桃换旧符
来不及和亲人告别
来不及休息
白衣天使 橄榄绿以及众多志士仁人
从年关出发
从家庭温情里出发
从民族大义中出发
逆袭奔赴江城
奔赴疫情最前线
岁月能静好
仁者负重临
是你们用大爱缝补灾难
用生命救治生命
你们是一束光
照亮了江城
温暖了三镇
二、你最美的样子
把返乡的车票退了
把定好的婚期推迟了
把美丽的长发剪去了
把儿女情长装进肥大的防护服内
你们面对看不见的敌人
废寝忘食地忙碌
与病魔争分夺秒
汗水把双手泡麻
防护罩把脸皮硌破
有医生累晕了
有护士急哭了
你们饥不择食
你们倒地两眠
我不知道你是谁
叫不出你的名字
但我知道
此刻 你们庸肿的防护服是
世上最美的服装
即使看不到你们的微笑
肯定是最美的样子
三、睡觉的场景
小时候 我见过父辈们劳作休息时
躺在坷垃上,晒场上便呼呼大睡
长大后 我看见抗洪救灾 满身泥水地的
战士躺在大堤上酣睡
我见过非典爆发时 医护人员倒地便睡的场景
我见过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战士灰头土脸地
在废墟上酣睡
今年我又看到一排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倒地
酣睡的场景
其实 他们中好多还是孩子
只不过是换了身服装
用稚嫩钢毅的肩膀
把责任扛起
此时 我的泪水早已
夺眶而出
睡吧孩子 你们太累了
曾经 我也是个孩子
也穿过军装
也参加过救灾
如今我己为人父
四、你的眼睛真美
虽然看不全你的模样
但你的眼神温暖了病房
虽然你的睫毛结满了雾霜
但你的眼眸清澈明亮
虽然你的眼圈松驰暗黄
但你的眼神依然闪光
多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徜徉
待到瘟疫投降
摘掉口罩的那一刻
我想 我想
双手紧抱你的臂膀
好好端详你的模样
那时 那时
你的眼睛一定在歌唱
五、铭记
灾难是伤疤
让人铭记
唐山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
洪灾 泥石流 非典以及
庚子年的冠状病毒肺炎
再次让我们铭记
记住了武汉
记住了一个个逆袭者的身影
一面面迎风猎猎的战旗
记住了无数张请战书
无数个鲜红的手印
记住了钟南山雷神山火雷山
长江水汉江水东湖水
记住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
记住了抗击疫灾,我们同在的誓言
记住了86岁的董宗祈教授坐轮椅出诊
记住了饶歆医生拄着拐杖上岗
记住了95后男护士许汉兵防护服上的
精忠报国
记住了95后“关键时刻我不会逃避,
我也不会做逃兵"的女护士李慧
记住了很多很多我不知道姓名
同舟共济的身影
中华儿女请记住了
我们一定能战胜疫灾
因为
我们有强大的祖国
六、丰碑
每个时代 人民心中都有一座丰碑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那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是无数个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
奠起的新中国的高度和尊严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民族
是一个压不倒打不垮的民族
每一次自然灾害 重大疫情
都会涌现出无数个英雄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
不计报酬 无论生死
冲在最前线 普济众生
铁扇担道义 碧血洒春秋
庚子年之春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
举囯抗击 众志成城
这一战役
是一场看不到硝烟的战役
必定又是一座丰碑
永远立在广大人民心中
天佑中华
抗疫必胜
信念如山
熊红久
当灾难又一次扼住了生命的咽喉
我又看见了那些熟悉的背影
那些在寒风中逆行而上的人们
来不及收藏亲人的眼泪和担心
就匆匆地走进了黑夜
用并不健硕的双肩
去抵挡汹涌而至的厄运
每一位逆行者都是一根火柴
用自己的燃烧
给黑色的恐慌
划亮一线光明
我熟悉他们疲惫的步态
熟悉布满血丝的眼神
熟悉用二十四小时
与死神赛跑的速度
熟悉刚捧上盒饭
就卧地睡去的艰辛
这些画面令人感动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
爱美的姑娘们剪掉一头秀发
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
防护服磨烂了被汗水浸透的额头
腿部肌肉严重萎缩
却仍战斗在最前沿的张院长
半个月没能休息
与七岁女儿隔空拥抱的李医生
从十八岁的护士
到八十四岁的院士
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
我看到了如山的信念和责任
从捐助一箱口罩
到捐赠十万百万
我听到了爱的海洋在血脉里奔腾
还有更多的脚步声
从南方的海滨
从北国的雪岭
放下哺乳的孩子
拜别苍老的双亲
赶到湖北汇聚武汉
用无私的奉献和无畏的气魄
去阻隔肆虐的疫情
越是大灾大难
就越能测量出民族的韧性
从没得到天佑的华夏啊
是靠一双双普普通通的手
筑起中华民族伟岸的长城
一声令下,三十多个省市星夜驰援
上万名医护人员踏上征程
万众一心,几百台挖掘机昼夜奋战
仅仅十天火神山医院开工建成
这就是中国速度
迸发出火山般的力量
每一次都能从荒芜的土地上
长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
敌人是我们看不见的幽灵
它藏在门外躲进人群
甚至连空气都成了帮凶
对它最好的预防是减少出行以静制动
对它最快的歼灭是自觉隔离独善其身
与那些累倒在岗位上的医护人员相比
与那些在生产车间加班加点的工人相比
与那些车站码头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相比
与那些不分昼夜研究疫苗的科技人员相比
我们是幸福的,只需要守在家里
守住底线就守住了健康的大门
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战士了
为自己更为我们挚爱的亲人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无法逃避的是责任
战胜恶魔的是信心
在祖国面前
我愿意将脊背弯得再低一点
弓成纤夫的姿势
用绷紧的决心伴她一步一步
走出困境
我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临近
那些阴霾将在阳光下遁形
十四亿的并肩前进
我们将走出高耸如山的信念
十四亿的同仇敌忾
我们将迎来更加通透的黎明
永恒的瞬间
狄力木拉提·泰来提
我知道
在这样的时刻
你们永远会冲在队伍的前列
以往的印象
一身素衣的你们
总那么平凡
小巧的身影忙碌在病榻前
病理科室的长廊里
当穷凶极恶的病毒再次袭来
时隔多年
我再次看到你们无畏的身影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
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那一刻
你们几时冲到了前线
一张张自信的面孔横眉冷对
用睿智捕杀疫情
一个个纤弱但却坚毅的身影
用体魄堵住蔓延
一帧帧有温度的画面
把使命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白衣天使
是谁最初的比喻
让凡间有了精灵的出现
我仿佛看到在3d的世界里
翩跹起落的神灵
只是一件件普通的白衣大褂
为何总能穿出一身使命
重症监护室里
身着防护服的医生
用手杖支撑一身的疲惫
在时空的瞬间里
留下坚实的背影
昼夜坚守的护士们
在比饭盒还要狭小的空间里
用简单的几口饭菜
接续下一场拼搏
护士站里
仅把两小时留给自己的天使
倒靠在椅背上
只能在睡梦里整理病例
从踏入重灾区的那一刻开始
你们没有豪言壮语
仅用短暂的休息
让坚守重新站立
于是我看到
你们都有一双无形的羽翼
一串串惊恐的汗水
滞留在你们沉着的面孔
一丝丝疲劳划过你们的眉宇
一道道冷峻的目光
用于填补射线的空缺
我知道
你们一直在坚守
在咬紧牙关的那一刻
重新品味责任
在忘却自我的那一秒
用无畏与担当
留给我们永恒的瞬间
这个冬天,爱的玫瑰暖暖地绽放
李晓
这个冬天,格外地寒冷且漫长
春天的脚步迟迟未到
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如一股强悍的暴雪寒流
突如其来降临美丽的江城武汉
渴盼已久的春天没有如期到来
一场好大的雪冰冻了武汉
从长城内外至大江南北
这场寒流大雪淹没了春天的路
寒夜里我听到武汉哀伤的哭泣
黎明温暖的太阳被无情遮挡
风雪严寒阻挡着春天来临的步伐
华夏神州在阴霾里探寻春天的方向
人民的生命健康面临着生死的考验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在中华大地全面打响
寒夜里,全民抗疫的星星之火点亮了中华大地
从首都北京的全面部署到武汉火神山昼夜赶工
从中原村长的硬核喊话到新疆星星峡的严防死守
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疏而不漏,让病魔插翅难逃
冷冷冰雪中,我看见爱的玫瑰正暖暖地绽放
天冷夜寒,阻挡不了最美的逆行者坚定的步伐
八旬医学专家钟南山再度挂帅出征
稚气未脱的九零后白衣天使迎难而上
医务工作者从四面八方奔赴武汉
冷冷冰雪中,我看见爱的玫瑰正暖暖地绽放
路途艰险,抑制不了人们战胜疫情的信念
从武汉之夜万人隔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
到全国各地武汉加油!天佑中华的祈福声
病魔肆虐的寒冬里,铿锵的战鼓四处敲响
冷冷冰雪中,我看见爱的玫瑰正暖暖地绽放
困难重重,抵挡不了人类狙击病毒的决心
庚子鼠年的春节,少了走亲访友的问候祝福
寂静的城市自我隔离,却不会隔舍亲情与爱
我们在家中守望相助,期盼病魔早日远去
冷冷冰雪中,我看见爱的玫瑰正暖暖地绽放
老天无情,湮没不了人间爱如潮水的涌动
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救援物资情牵武汉
从中华神州大地到世界五洲四海源源不断
民间爱心犹如涓涓细流汇入武汉
冷冷冰雪中,我看见爱的玫瑰正暖暖地绽放
病魔强悍,抵御不了人类众志成城的力量
无数爱的玫瑰在狂风暴雪里与病魔坚强对峙
齐心协力与无情病魔正展开生与死的赛跑
只为了抢先抵达那红旗飘扬的胜利终点
冷冷冰雪中,我看见爱的玫瑰正暖暖地绽放
武汉加油!天佑中华!寒冷的严冬终将过去
迟到的春天正冲破严寒向我们走来
千万朵爱的玫瑰在暴风雪中怒放
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大爱的凝聚
冷冷冰雪中,我看见爱的玫瑰正暖暖地绽放
致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
伊明·艾合买提
我离湖北远
离繁华的武汉很远
此时此刻你重病在身
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我喊你声嘶力竭,伸手够不着
中间隔着多少条江河,多少座高山
我只能把我的心灵给你送过去
这心灵
饱含着新疆千万人的亲情
饱含着冬日报春的阳光
饱含着塔克拉玛干宽阔的企盼
饱含着一个维吾尔老人
对你兄弟般真挚的思念
曾几何时,去你的家乡喝过长江的水,
你在我的瓜棚吃过哈密瓜
两处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曾几何时,我们风雨同舟
共同抗击过人间多少横祸
抗击过那令人胆战心惊的非典
此时此刻你重病在身
这又是我们共同面临的灾难
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如今背后是祖国坚如磐石的决心
前头招手的是几亿人的勇气
明日的灿烂
此时此刻我把同胞的情怀送过去
这情怀
饱含着心灵的嘱托
吐鲁番盆地炽热的问候
饱含着一个维吾尔族老人的温暖
我爱你青山绿水的江南
你爱我沙漠绿洲的蓝天
根深叶茂的五十六朵花
我在新疆的原野,你在湖北的水田
你有无坚不摧的钢铁意志
我们必定对病魔能够斩将过关
此时此刻我用灵魂拥抱你
这灵魂
带着天山的雄伟,昆仑的挺拔
带着塔里木河的诉说,博格达峰的洁白
还有一位维吾尔族老人
对你情同手足的思念